柏林(美聯社)— 在週日的選舉中,德國選民正在選擇新政府,此次選舉受到對於歐洲最大經濟體多年來停滯不前的擔憂、限制移民的壓力以及對烏克蘭未來與歐洲與美國聯盟的日益不確定感的主導。中右翼反對派被看好將勝出,而民調顯示極右翼政黨將取得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最強勁的結果。德國是27個歐盟成員國中人口最多的國家,也是北約的重要成員,僅次於美國,是烏克蘭第二大武器供應國。德國在未來幾年面對的挑戰中,將在塑造整個大陸反應上扮演關鍵角色,其中包括特朗普政府具對抗性的外交和貿易政策。
主要候選人,保守派領跑者弗里德里希·梅茲與社會民主黨現任總理奧拉夫·肖茲在周日早晨分別在不同地點投票,時間相隔幾分鐘。在這個8400萬人口的國家中,超過5900萬人有資格選舉630名下議院成員,即德國聯邦議院(Bundestag),這些成員將在柏林標誌性建築國會大廈的玻璃圓頂下就座。德國的選舉制度很少產生絕對多數,而此次沒有任何政黨接近絕對多數。預計將會有兩個或更多政黨組成聯合政府,這可能需要經歷艱難的談判,需時數週甚至數月,才會選出下任總理。
此次選舉比原計劃提前七個月進行,原因是左中派總理奧拉夫·肖茲的聯盟在11月崩潰,其執政期間內部鬥爭不斷。對於候選人普遍存在廣泛的不滿情緒,而熱情則相對缺乏。中右翼反對派領導人梅茲所屬的聯盟黨在最新調查中持續領先,支持率在28%至32%之間,梅茲被看好將取代肖茲。肖茲所屬的社會民主黨支持率在14%至16%之間,這將是他們戰後在全國議會選舉中的最佳成績。極右翼、反移民的德國另類選擇黨(AfD)支持率約為20%,高於2017年全國選舉時的12.6%,並派出了首位總理候選人艾莉斯·維德爾。然而其他政黨表示不會與其合作,這一立場被稱作“防火牆”。環保綠黨也參加競爭,由即將卸任的副總理羅伯特·哈貝克領衝,但其民調稍落後於肖茲所在政黨。
梅茲承諾要實現「穩定而非混亂」,因為肖茲所領導的三方聯盟在長期內部爭執後崩潰,包括如何振興經濟等問題。然而,如果梅茲贏得選舉,也不清楚他是否能組建一個穩定且表現更佳的政府。梅茲希望組成兩黨聯合政府,但可能需要第三方合作來組建政府。可能加入梅茲政府的實際候選人包括肖茲的社會民主黨、綠黨和親商自由民主黨,自由民主黨曾是肖茲崩潰政府中的最小合作夥伴,可能無法繼續留在議會內。自由民主黨及另一小型政黨目前支持率約為5%,即進入議會所需的門檻。如果他們成功進入議會,那麼兩黨聯合政府可能無法形成多數。
各候選人提出了不同方案,以扭轉過去兩年萎縮並未能實現實質增長的德國經濟。這將是新政府的一項核心任務。在過去一個月,由於移民犯下致命攻擊事件,使得移民問題成為此次競選活動中的焦點。如果當選總理,梅茲承諾要禁止未持有適當證件的人進入德國並加強驅逐措施。他隨後提出了一項不具約束力的動議,呼籲更多移民在德國邊界被拒絕入境。該提案以微弱多數獲得通過,如此情況在戰後德國尚屬首次。
競爭對手則把梅茲與AfD之間的關係視為一個問題,引發抗議活動。肖茲指責梅茲「不負責任地賭博」、打破禁忌,而梅茲則否認這些指控,他表示自己從未,也不會與AfD合作。他多次重申他的政黨「永遠」不會這樣做。
主流政黨已承諾繼續支持烏克蘭抵抗俄羅斯入侵。而且,在肖茲政府達到北約要求將GDP 2%用於防務支出後,新一屆政府必須找到持續這一政策的方法——很可能還需要擴展該支出,以應對美方要求——尤其是在特別1000億歐元(約1050億美元)的軍事現代化基金在2027年耗盡後。